6月以来,国内航空需求复苏加快,国际线客运航班限制边际放开,欧美部分国家疫情逐步进入平稳期,当前主要航空公司的估值仍然处于历史低位,建议投资者积极布局航空板块。机构指出,H股优于A股(估值更低,悲观预期反应更充分),国有航空优于民营航空(股价弹性更大)。
核心逻辑
1、国际线供给开始边际改善。6月4日民航局发布《民航局关于调整国际客运航班的通知》,自6月8日起,将“五个一”政策扩展至未列入“国际航班信息发布(第5期)”航班计划的外国航空公司,每周实际航班量约为150班,实际增加50班,每周航空口岸入境人数约33000人,平均每日入境人数约4700人。并且设置熔断与奖励机制,在保证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鼓励航司恢复国际航线,有利于执行国际航班的航司提升疫情防控意识,实现国际客量恢复和疫情防控的平衡,促进国际线供给持续边际改善,降低运力回流风险。
2、需求最差时间或过去,国内航空需求复苏加快。航空是受疫情影响最直接、最严重的行业之一。疫情爆发以来,民航日度客运量最大同比跌幅达93%(2月13日)。3、4月,由于各地出入仍有所限制、且北京始终处于疫情防控应急的最高级别,商务活动的开展受限,日度旅客量同比跌幅均为70%,航空作为远距离出行交通工具,旅客量的恢复较慢。随着全国两会召开时间确定、以及各地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下调,5月起,航空旅客量同比跌幅持续收窄。6月前5天,航空旅客量同比跌幅迅速从50%收窄至40%,国内需求复苏加快。7、8月是传统的暑运旺季,航空需求较为旺盛。国内需求或将进一步获得支撑。
3、空域构成行业硬约束,未来供给仍将长期受限。2019年,中国航空客运量为6.6亿人次,约为美国航空客运量的71%。此外中国航空市场集中在胡焕庸线以东南,而美国航空市场在全境分布相对均匀。因此,粗略估计,中国的空中密度已经比美国高出一定比例。2017年民航局“控总量”调控以来,行业机队增速放缓(2018年为10%,2019年737max影响下,机队同比增速仅5%),民航十四五规划的行业供给增速或将低于10%。当前中国航空单位客运票价较成熟市场仍然偏低。供给限制下,票价市场化改革将提供持续利好。
4、航空是少有的将维持较长时间增长的行业。中国在高铁迅速发展的过去十年,航空在国内客运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欧美日在过去十年航空市场同样在提升,美国过去十年的航空需求增速一直保持在GDP的2倍。中国目前仅1亿多人乘飞机出行,人均乘机次数仅为美国60年代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作为远距离出行的交通工具,航空仍然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不论是商务需求还是旅游需求,面对面的商务会谈以及身临其境的旅游体验都并非线上交流或者虚拟感受所能替代。随着疫情常态化管理、航空需求逐步复苏,预计人们的航空出行也会趋于疫情前的水平。
5、疫情之后,行业有望迎来整合,利好行业长期发展。中金公司认为,竞争格局是决定航空业盈利能力的关键。中国航空行业历史上有两次较大规模的整合。一次是在2002年,政府主导下整合后形成了以三大航空集团为主的格局;第二次是2008年,国航控股深航、东航吸收合并上航。我们认为此次疫情影响下,或有中小航司面临经营困难,行业有望迎来整合,利好行业发展。
6、国内航司估值底部显现。航空运输行业都已经出现触底反弹迹象,航空需求有望加快复苏,叠加油价同比下跌,2020年二季度业绩环比改善可期;对比海内外航司及历史估值情况,当前国内航司估值触底,随着一季度业绩风险的充分释放,当前收益风险比达到高位,国内航空股有望迎来估值拐点。
利好公司
东北证券(8.160,-0.10,-1.21%)指出,国内航线持续复苏,国际航线或呈现边际放松,航空业最差底部已经确认;疫情影响之下,未来行业运力供给趋紧的趋势较为明确,行业供需格局有望迎来改善,当前耐心等待行业反转。建议关注率先受益于公商务出行恢复的中国国航(7.040,-0.25,-3.43%)、东方航空(4.490,-0.16,-3.44%)、南方航空(5.610,-0.11,-1.92%)以及或受益于日韩航线放开的春秋航空(38.870,0.18,0.47%)。
国盛证券指出,参考SARS事件发展经历,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扩散结束,重点关注反转主线。目前航空板块估值较低,航司航油成本处于低位;国务院决定自2020年1月1日起免征民航企业缴纳的民航发展基金,大幅降低航司非航成本。叠加暑运旺季即将到来,供需有望持续改善。看好前期大幅下跌有基本面支撑的航空。重点关注春秋航空、华夏航空(15.400,-0.09,-0.58%)、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
华泰证券(18.140,-0.06,-0.33%)指出,目前国内航空需求处于逐步回暖阶段,国际线供给开始边际改善。建议布局航空板块,首推东方航空和春秋航空。
安信证券指出,总体看,航空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时期已经过去,客流开始有序恢复,重点推介低成本航空春秋航空;具备高品质航线的中国国航(将显著受益公务出行回升);国内线占比高,业绩弹性大的南方航空;以及区位优势明显的东方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