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老楼改造了 8505户居民住进“新家”

2020-12-04 16:37:13

透亮的窗户,安静的楼道,站在通州西营前街小区门前,住在这里28年的老杨有一种感觉:一切都是簇新的,仿佛搬进了新家。

记者从通州区住建委获悉,“十三五”时期,通州区按照“自下而上、以需定项”原则开展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已改造老旧小区21个,建筑面积75.2万平方米,覆盖户数8505户。

西营前街小区

老楼实现“逆生长”

位于中仓街道的西营前街小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曾经也是上档次的住宅小区。然而,随着楼龄渐长,管线老化、房屋漏水、道路坑洼等问题也不断涌现。

怎么能让老楼居民住得舒心?2019年,西营社区启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程,从安全保障、功能提升、环境整治等方面入手,集中解决居民最需、最盼的问题。屋顶平改坡、更换外窗、节能改造……一系列改造后,曾经脏乱差的老旧小区完全变了模样。

中仓小区

废弃锅炉房变身社区家园

“居民需要什么,老楼改造什么。” 2018年,北京市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2018—2020年)》中提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主要实施“六治七补三规范”,采用“菜单式”改造的方法。

“在北京市整体方案的基础上,通州区提出优先实施原则,优先实施12345诉求集中、非节能、成片区改造项目,把老旧小区改造这件好事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通州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正在进行的中仓小区原废弃锅炉房改造,便是一次倾听居民诉求的行动。中仓小区是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老小区,居民一直反映养老设施少,休闲设施少,生活有诸多不便。然而,要在老小区里挤出空间增建配套设施,谈何容易。2019年10月,街道提出把小区中心一座废弃锅炉房改造成社区家园中心,居民都举手称赞。

“这也是全区首个社区家园中心,预计年底前能完成主要改造内容。”上述负责人表示,“变身”后的家园中心,将拥有养老、医疗、休闲等功能。

玉桥南里北区

增设14处便民服务设施

借鉴“劲松模式”,通州区也确定了两个老旧小区试点项目,在改造中引入社会资本。其中,在玉桥南里北区,引入的社会资本将用于8700平方米党建广场和活动场地的改造,并增设14处便民服务配套设施。在怡乐园二区,计划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将原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的礼堂和活动广场改造为地上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左右的社区级邻里中心。

目前,玉桥南里北区的改造已基本完成,预计本月将达到运营条件。怡乐园二区的改造计划2021年与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同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