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拼音:hǎo,hào)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4]。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从女,从子。“好”的本义学界有多种观点,一说指女子貌美。一说本用于姓氏。还有人认为,古人把妇女生子当作极好的事,表示与坏相对的好。“好”的基本义为美好、良好,引申为达到完美、完善的程度,又引申表示友爱、和睦的意思。另外“好”常用于动词前,引申为便于、适宜,由此又引申为容易。“好”还读作hào,做动词,表示喜欢、爱好。“好”也引申为表示喜好这类行为的助动词,用在动词前。后又引申表示常常、易发生。
字源演变
会意字。从甲骨文(图1-4)到金文(图5-7),再到战国文字(图8、9)、篆文(图10)、隶书(图11)和楷书,“好”的字形都是由“女(或作母,与女义近)”和“子”这两个独体字构成的,一脉相承。只是早期文字的部件尚未定型,“女”和“子”的位置可左右互换。到了小篆“好”就定型为左“女”右“子”的构型了。隶书来自小篆,只有笔画的曲直变化。[3][5]
甲骨卜辞中,“好”只见用于人名——妇好,为武丁时诸妇之一,地位显赫,又是一员南征北战的女将。妇好之“好”,意义与后世未必相同。商代诸妇之名常从女与不从女无别,如井—妌,多—姼,良—娘(非后世娘亲之娘)。甲骨文所谓妇某实际上指某姓(氏)之妇。故有学者认为妇好实即妇子——乃子姓之妇,所从女旁与妌、姼、娘等字同。这意见有一定的道理,商人本系子姓,武丁晚期有贞人名子;后世亦有好氏(见《通志·氏族略·去声》),可为此说添一佐证。遗憾的是,卜辞仅见“妇好”,未见有“妇子”一语,与上举从女不从女并存之例稍异。尽管如此,卜辞之“好”未见后世“美好”之义,倒是事实,有的学者把它列为“美”的同义词,显然不妥。[13][15]
小篆之“好”,《说文解字》解释为“美也。”(段注改为“媄也。从女、子。”)根据《说文》的解释,“好”是个会意字,历代也无异议。但若问为什么女和子合在一起便算“好”,便有美妙之意,人们莫衷一是。因为,对“从女、子”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女”可解释为女人、少女,由于古母女异字同形,又可解释为母亲;“子”可解释为男子、青年,也可理解为小孩(与母相对)。[13]
有人认为“好”的本义同妇女生育有关。在母系氏族社会,妇女的地位是受到人们尊崇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育繁衍能力。“好”的“美好”之义的来源也应当和女子生育养育孩子有关系。古人视女子生养孩子为一种美德,由此而引申出“美好”的意义。[5]
清代学者段玉裁认为,“好”本来专指女子的美,后来才扩大为泛指一切美好之物,但是仔细推敲,此说至少有两点毛病:一、许慎分明说“好”为“美也”,并未专指,段改为“媄也”,以迁就己说,与许原意未必相符;二、“从女、子”为何可以会出“好”意,许既未言,段氏亦未讲清。如说“从女、子”等于“女子”——女人,并列关系即成主从(修饰)关系了,这与会意字的原理不合。[13]
五代南唐徐锴《说文解字系传》认为:“子者男子之美称也,会意。”按小徐之意,“从女、子”便是女士与男子在一起,表示相爱,爱慕。《系传·通论》又云:“好者好也,爱而不释也。女子之性柔而滞,有所好则爱而不释也。小子之性亦然,好附着者也。故文女子为好。”“爱而不释”便是“好”。男女结为夫妻是一件美好之事,用以为凡美之称,也是理所当然的。[13]不过“子”指男子是后起引申义,同样,“好”指“相爱”也大概率是引申义。[14]
“好”,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几千年来一直是常用字。特别是现代,“好”的使用频率很高。事物之美、善者为好,对美、善事物之喜爱亦称好,这是古今一致的,已如上述。“好”字表示完成、终了的意思,也是由“美好”的含义引申来的,因为做成的事含有圆满的意思,圆满即是一种美好。美好、美丽的东西令人喜爱,故“好”引申出“爱好、喜爱”之义,读作hào。